從此以後:童話故事與人的後半生
點閱:8譯自:In the ever after:fairy tales and the second half of life
其他題名:童話故事與人的後半生
作者:艾倫.B.知念(Allan B. Chinen)著;劉幼怡譯
出版年:2020
出版社:天衛文化圖書
出版地:臺北市
集叢名:小魯理論叢書:LT011
格式:EPUB 流式
ISBN:9789574904754
分類:文學評論  兒童文學  SDG3 健康與福祉  
附註:2019年7月紙本書出版
●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
◎榮格心理學X老人童話,步入老年並非邁向人生終結,而是迎來蛻變的起點
童話不僅是童話,老人不僅是年紀大
人生智慧總在成熟之後萌現
本書精選十五則老人童話,並運用榮格心理學進行闡釋、分析,
幫助中老年讀者開啟一段探索內在的旅程,遇見全新的自我。
◆熟齡閱讀第一選書
本書描繪了後半生的可能性,步入老年不再令人恐懼,而是充滿希望與潛能,為高齡讀者開闢一條自我實現的道路。
◆經典童話全新詮釋
榮格心理學讓童話得以跳脫虛構的框架,與「老人長照」、「老人自我追求」等實務面相結合,賦予童話全新意義。
◆書目療法最佳素材
本書具情緒療癒效用,促進高齡讀者心理健康,讓「從此以後」過得崇高且完美,不是神話,而是真正可以落實的道路。
古老的童話故事彙集了世世代代的觀察和思考,是人類智慧的寶貴財富。多數人熟悉的童話,都屬於孩童或青少年,但公主與王子結婚後,真的就從此過著幸福滿滿的日子嗎?縱然是,幸福會是永恆的嗎?他們年長之後呢?老人(中年之後)就得退居社會邊緣嗎?
作者精選出十五則老人童話,運用卡爾.榮格和艾瑞克.艾瑞克森的老年化研究學說作為基礎,以深邃的洞察力闡釋分析被長久忽視的至善寶藏,篇篇都極為精闢,給每個人在後半生可能面臨的困境提出誠懇的告誡;在完成自我分析、自我超越、返璞歸真和為社會的解放做出貢獻的幾個必要步驟後,更能體會人生每個階段都可以有希望、有潛能。
導讀
老,是一種熱鬧過後的優雅
林文寶/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
從此以後,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,許多童話總是在主角努力後克服困難,獲得圓滿結局,帶給讀者無限美好,但是艾倫.B. 知念認為,這都只是童話的前半段而已。
他以《從此以後:童話故事與人的後半生》這本書,告訴我們:童話故事應該還有後半段。其實人生是發展出來的,西方發展心理學即是如此,而孔子也說過:「君子有三戒:少之時,血氣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壯也,血氣方剛,戒之在鬥;及其老也,血氣既衰,戒之在得。」於是在他積極尋找下,這幾乎被遺忘的後半段童話──老人童話,終於露出曙光,雖然篇數寥寥,不過也間接提醒著我們,這些老人童話,猶如現在許多長者的處境,他們遭到冷落與不受重視,正被這個社會所遺忘,我們必須正視這個問題。
臺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,長照問題與老人照護議題,都是這幾年熱門的社會議題,老人的身心健康若沒有受到重視,都有可能惡化成嚴重的社會問題,政府必須有所政策給予協助,讓青壯年無後顧之憂,盡情為社會做出貢獻,社會才得以安定常樂。不只是臺灣,相信在這個時代,能否安妥處理老人問題,絕對是衡量這個國家是否足夠成熟進步的重要指標。
人們不只要學會長大,也要學會如何面對死亡。除了仰賴政府政策與青年的幫助,老人自身也需調整心態,承認自己生理的狀態正在走下坡。以經濟生產的角度,或許老人只是社會的拖油瓶,不事生產外,還消耗資源仰賴照顧,毫無經濟價值可言;但是作者並不認同,他試圖在滿山滿谷的英雄童話當中,極力找出老人在童話脈絡裡的價
值綠洲。他認為老人也應該像孩子一樣,有為他們而寫的「童話」,讓他們有所依歸,找到倚靠;或許唯有找出老人童話的存在來證明其價值,對艾倫.B. 知念而言,才是人類最完整的一部童話史。
艾倫.B. 知念本著信念替老人發聲,告訴我們─老人永遠是這個世界的一分子。其實原因其來有自,他在此書的開頭如此寫道:「謹以此書,獻給我年邁的雙親。」這已經充分顯示作者的書寫契因,肯定老人在社會上的貢獻,希望老人的價值重新被看見。不可否認,在這樣的緣由下,艾倫.B. 知念在一成不變的童話研究裡,找到一個全新方向,讓人眼睛為之一亮。
艾倫.B. 知念從古典童話中,選擇十五篇各地的老人童話作為論述文本,除精采的序言和結語之外,每一章就是一則老人童話,開頭先提供故事原貌,接著開始文本分析,他選擇卡爾.榮格和艾瑞克.艾瑞克森的老年化研究學說作為基礎,論述之中常可見他對老人的心態與心理發展都有精闢的分析;並適當地舉出自己在心理治療過程中
的實例,與故事相互佐證輝映。雖然十五篇的文本數並不多,但是在他的精采論述之下,讓讀者得以窺見隱藏在故事底下百分之八十的冰山。這十五篇童話從點成線,最後交織成一張美麗的老人童話論述風景,這段論述織網過程,精采絕倫。
這十五篇老人童話,不只是單純讚揚老人智慧與經驗的可貴;在某方面,更像是給長者所閱讀的寓言故事,隨著年紀增長,每個人的角色也會有所變化:公主變成妻子,王子晉升為父親,老人童話就告誡這些長者角色,不可以倚老賣老,利用自己的老態為所欲為,更不能尖酸刻薄,否則會得到懲罰,唯有智慧、包容,才能得到美好。
艾倫.B. 知念在論述中所認為的「老人」,是一種相對於「青年」的概念,聲明當時的老人,以現在的角度而言,可能是青壯年,根本還不到老的地步,但是他認為論述必須回到歷史現場,才能給予最正確的評論。作者的解析平易近人,沒有過於晦澀的言詞與理論,因此在閱讀的過程當中,宛如閱讀一本有趣的童話論述,縱使讀者沒有學術的訓練,也可以享受故事的芬芳與作者論述的精采思辨。作者表示老人的童話故事所描繪的是有關人後半生的理想;老人童話主要呈現給讀者的是對老年的生活想像,所以,倘若你是一位長者,或許你應該找個機會閱讀,這本書絕對能讓你滿載而歸。孩子需要童話故事,老人也需要。童話是源於民間故事的傳承,是一種智慧的傳承,
教導人們為人處事的智慧,也是族群的記憶,所以它不只是給孩子讀的故事,更是人類的歷史寶藏。
在高齡化的社會,有許多樂齡的照顧與活動,都是基於陪伴年長者所設;除了生理的照料外,心理層面也需要更加留意。他們承受著龐大的心理壓力,一方面是來自即將面對死亡的恐懼,一方面是對於不再年輕,被視為只是毫無生產力消費者的恐慌。書中談及青年與老人的差異,他們一樣會遭受到生活的苦難,不過老人不像青年擁有力
氣可以直接對抗,他們必須運用智慧度過難關,所以艾倫.B. 知念也間接告知讀者一件事:擁有智慧的老人,才可以在他的後半輩子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;但作者也聲明,並非所有的老人都擁有智慧,也不是所有的青年都是勇士。智慧的芬芳,才能使得老人獲得價值。老人不應該只能被貼上「被照顧者」、「麻煩」等標籤,關於老人的經驗、智慧與成熟,都是一種美德。
其實,筆者已經是個年過七十的老者,我認為每個人都必須學習「老」這件事,人一出生就注定往死亡邁進,所以老是一種進行式,從未停止過。不過,生命的價值在於每個階段都有其應學習的功課,勇於追夢是青年的功課,學習智慧則是年長者的功課。老其實是一種優雅,那是歷經多少日子所換來的自在從容,猶如孔子所言,七十而
從心所欲不踰矩,那是一種熱鬧後所展現出的優雅。在現今的社會,許多人都在追求形式外貌上的年輕,不肯認老,在他們違反自然的光鮮外表下,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焦躁不安,這肯定就不是一種智慧的展現。認老,認清自己現在的狀態,怡然安在,唯有接納自己的老,人才會顯得更為有活力、更為年輕,而成為智慧的勇士。
專家推薦
呂旭亞/榮格分析師
伊佳奇/長照政策研究者
李正雄/《Anke安可人生雜誌》發行人
林文寶/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
林宗憲/搖滾爺奶社會企業創辦人
凌 健/臺灣公益CEO協會理事長
陳書梅/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暨研究所 兼任教授
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閱讀與心理健康委員會 主任委員
許華倚/揚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
盧怡方/《Anke安可人生雜誌》後青春繪本館主編
專文推薦
「老」應該是「善良」所堆積而成的人生。
童話永遠都是最美好的一幕,往往卻不容易發生在現實生活中;童話往往是給兒童讀的書,讓他們生活中充滿著美好的願景。這本《從此之後:童話故事與人的後半生》卻是一本適合不同年齡層閱讀的童話。
在十五則以老人為主的故事中,呈現出一個人性基本的價值──「善良」,作者在每一則故事後,均以心理學、老人學等角度來詮釋故事中所希望表達的涵義。其實,每則故事也都以「善惡」為對比的例子來隱喻著人性,在臺灣快速邁向超高齡社會時,這本童話,正可讓我們重新思考「老」應該是「善良」所堆積而成的人生。
──伊佳奇(長照政策研究者)
《從此以後:童話故事與人的後半生》是精采的「老人童話故事」,透過夢境、寓言、隱喻、象徵,描述不同族群老人的「智慧」故事。人生經驗帶給人主要的收穫是眼界的開闊──文學、哲學、藝術和神學,這些動人的故事,非常鼓舞人心,為人生經歷開闢新的領域,讓人能明白自己的處境,重新找回童年時期的魔力和奇蹟,並把意義帶給自己的人生。這本童話評論集,一篇篇故事,以不同的形式陳述老年人的智慧和豐富的寓意,值得我們欣賞和感激。
──凌 健(臺灣公益CEO協會理事長)
本書收錄十五篇世界各地以老人為主角的童話故事,身為精神科醫生的作者,運用榮格(Jung)與艾瑞克森(Erikson)的學說為立論基礎,剖析故事角色遭遇的困境,進而導出人們在老年階段會衍生的心理發展任務、可能遭遇的挫折或困難,並提出相對應的解方。
透過閱讀此書,讀者得以照見自己在老年期的心緒與心理需求,並能與故事中的老年角色一同經歷情緒上的喜怒哀樂。同時,藉由作者的專業解說,讀者可釋放個人的孤寂不安感,並能從中找到面對困境與解決問題的方法。最終,讀者會領悟到,在邁入老年階段,人生仍有無窮的希望;理想中恬然安適的老年生活,其實並不遙遠。在高齡社會的臺灣,本書是適合老年讀者閱讀的書目療法素材。而本書的故事富有趣味性,且深具教誨的意味,頗有寓教於樂的效果;因此,也適合老年讀者帶領兒童閱讀,透過老少共讀、共學,從而達到老少共融,並增進世代間的認識與了解。
──陳書梅(臺大圖資系暨研究所 兼任教授/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閱讀與心理健康委員會 主任委員)
「精神科醫師暨老人學專家吉恩・柯翰博士(Gene D. Cohen)在其《The Mature Mind The Positive Power of the Aging Brain》提出熟年大腦的新觀點。熟年大腦會同時運用左右大腦完成訊息處理,年齡越成熟,生命經驗越豐富的長者,在情緒、社交、認知、自我省思等能力會更加圓融有創意。現代科學也不斷提出熟年大腦的正向力量,翻轉老年只有「衰退」的刻板印象,非常開心終於也在童話故事裡看見熟齡人士獨有的人生智慧。作者搜羅十五篇來自世界各地的老年童話,最精采的是運用心理學分析每則故事背後的隱喻,加上回扣故事源起的社會脈絡以及心理治療的實際案例,從故事的趣味性到學理的論述乃至真實生活的舉例,深入淺出,越讀越著迷,原來「老年」是上天給的禮物。
──盧怡方(《Anke安可人生雜誌》後青春繪本館主編)